08.jpg 

▲七鰓鰻的模樣十分嚇人

09.jpg 

▲原產南美洲的比拉食人魚

10.jpg 

▲坐落在涅瓦河畔的聖彼得堡市

    涅瓦河是歐洲大陸第三大河,源出俄羅斯西北部拉多加湖,自東向西流經聖彼得堡,注入芬蘭灣。聖彼得堡市內水道縱橫、橋梁遍佈,被譽為“北方威尼斯”。然而,2007年以來,聖彼得堡寧靜的生活被擾亂,涅瓦河下游一帶居民突然遭到一種未知兇猛動物的襲擊。不僅如此,這種兇殘的動物還毀壞了聖彼得堡市的地鐵設施,造成重大事故隱患。驚恐不安的人們認為,這是在涅瓦河下游水域裏潛伏著的“水怪”在作亂。為了安撫人們的恐慌情緒,同時也為遭到攻擊的人們報仇,俄羅斯的一幫勇士開始了一場曆盡凶險的追捕……
    
涅瓦河畔的離奇兇案

    彼德耶奇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位水電工,喜歡垂釣。2007年冬季的一個週末,他扛著鐵鎬和釣魚竿來到已經結冰的涅瓦河上。他在冰上鑿了個一平方米左右的洞,放下釣鉤,而後坐在冰洞旁耐心地等待。

    陽光落在冰上反射的光線讓彼德耶奇有些眼花。他側過身打算從旁邊的背包裏拿出太陽鏡戴上。正在這時,一陣“嘩嘩”的水聲傳進了他的耳朵。彼德耶奇剛回過頭,還未弄明白怎麼回事,一個黑影像彈簧一樣,迅速地向他撲來。那個黑影似有千鈞之力,重重地撞在了彼德耶奇的額頭上。劇痛使他難以忍受,頓時暈了過去……

    彼德耶奇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他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右小腿以下空蕩蕩的。妻子流著淚水告訴他,他是被其他垂釣者發現後送到醫院來的。當時,他的右腿膝蓋以下被撕割得差不多只剩下骨頭,醫生只得將其徹底鋸斷,醫生說,幸好氣候寒冷,及時凍住了創口,才沒有導致更多出血而危及生命。

    彼德耶奇的創口有鋸齒痕跡,從傷者的創口看出,罪犯似乎對傷者有著刻骨的仇恨。彼德耶奇腿部鋸齒痕跡的創口讓警官馬斯科夫想起兩個月前在涅瓦河上發生的另一起傷害案。那天傍晚,一名婦女洗完衣服轉身準備離開,突然被從背後猛力撞倒。在被撞倒後,她的腿上傳來了一陣劇痛,她丟下衣物,爬起來忍痛跑開了。那位婦女的創口和彼德耶奇的創口十分相似,馬斯科夫陷入了沉思:“這兩起傷害案難道係同一兇手?”

    可是,經過詳細調查馬斯科夫卻發現,那名婦女和彼德耶奇根本不認識。剛理出來的一點破案頭緒被攪成一團,兇手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而後一段時間,天寒地凍的聖彼得堡再未發生過如此離奇的傷害案,那兩起案子似乎只是個偶然事件。 


    
“水怪”傳說鬧得人心惶惶

    3個月後,涅瓦河解凍了,人們開始成群結隊地到涅瓦河邊遊玩。不久,涅瓦河邊又發生了數起襲擊案。襲擊案倖存的傷者,向警方詳細描述了被襲擊的經過。通過傷者的描述,警方得出了結論:罪犯並非人類,而是從涅瓦河裏跑出來的一種蛇形生物。這種生物究竟是什麼呢?

    聖彼得堡大學的水生動物專家羅比斯基教授對馬斯科夫送去的創口圖片進行了仔細研究。他發現這些鋸齒形的創口和生活在南美洲的食人鯧攻擊時留下的創口相似。但讓羅比斯基教授納悶的是,涅瓦河中從未發現過食人鯧的蹤跡,而且據被襲擊者的描述,它們是一種蛇形動物,還能在陸地上爬行,這些特徵與食人鯧均不吻合。

    難道涅瓦河中有了新的物種?羅比斯基教授決心揭開這個秘密。與此同時,涅瓦河一帶開始流傳出這樣的故事:涅瓦河裏住著一條蛇形“水怪”,它行動迅速兇猛,專門對侵犯它領地的人發動襲擊……

    羅比斯基教授和馬斯科夫當然不相信“水怪”的傳說。然而,馬斯科夫萬萬沒有想到,2008年6月中旬,他的女兒奧利莎也遭到了這種動物的攻擊。當時,9歲的奧利莎和朋友一起在一個下水道口不遠處的空壩上玩耍。突然,從下水道口竄出了一條蛇形動物,長近兩米。其他幾個孩子嚇得轉身跑開了,一邊跑一邊喊:“水妖來了,水妖來了!”那條“怪蛇”爬到奧利莎身前,像彈簧一樣躍向她。奧利莎本能地伸出手去阻擋,結果,“怪蛇”用鋸齒形的尖牙咬住了奧利莎的左手。

    馬斯科夫聽到孩子們的尖叫後,抓起手邊的一根拖把,衝到了女兒面前,不顧一切地砸向襲擊者。那條“怪蛇”受痛後鬆口,轉而攻向馬斯科夫,居然一口咬斷了拖把。而後,它轉身向不遠處的下水道飛快爬去,消失在了下水道中。奧利莎在這次受襲中失去了左手掌的小指。

    馬斯科夫的女兒遭遇攻擊時,他和蛇形生物搏鬥的場景,剛好被從旁邊經過的一個記者拍了下來。隔天,《聖彼得堡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水怪”復仇,警官女兒受襲》。該新聞發佈後,驚恐不安的情緒頓時在城市裏蔓延開來。此後,不管白天黑夜,美麗的涅瓦河邊再也看不到一個人影。

    這則新聞也引起了聖彼得堡政府的注意。政府方派出了由警察、動物學、水文學和心理學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著手進行考察。然而,人們描述的那種動物卻突然杳無蹤跡。

    
“水怪”

    竄進地鐵和馬桶

    在看過記者拍攝的照片後,羅比斯基教授找到了馬斯科夫。通過研究照片上,羅比斯基教授猜測,“水怪”可能是一種鰻魚。但為什麼鰻魚會有如此尖利的牙齒並攻擊人類,還能在陸地上爬行這麼遠,卻令他感到費解。兩人商議後,決定冒險親手去捕獲一條。

    7月28日中午,捕獵隊接到居民報告,在馬斯科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個“水怪”出沒頻繁的地區。他們蹲守了幾天,卻連“水怪”的影子都沒看見。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對現場的一些空巢進行了泥土取樣和摧毀處理。沒想到,當羅比斯基知道後,卻大驚失色:“馬斯科夫,您可能犯了一個重大錯誤。”

    2008年8月5日的一天,從警察局下班後,馬斯科夫乘坐地鐵回家。在隧道裏高速穿梭的地鐵,突然在一陣搖晃中猛然剎車,車內突然變得一片漆黑。人們在恐慌中度過了個把小時後,地鐵終於恢復了運行。通過廣播馬斯科夫得知,是地鐵的地下電纜突然出了問題,中斷了電力供應,現在經過緊急搶修才恢復了地鐵運行。

    事後,馬斯科夫警官才知道了真正原因。原來,地鐵的地下電纜居然是被那些奇怪的動物咬斷的。當時,地鐵公司派出的維修人員趕到被咬斷的電纜旁,還看見一條“怪蛇”在拼命撕咬電纜。發現有人靠近,那東西放開電纜,向維修人員發起了進攻。在這起事件裏,多名維修人員被咬傷。

    幾乎在馬斯科夫警官知曉地鐵事件真相的同時,城市裏幾處遭遇“怪蛇”襲擊的報告遞上了他的辦公桌。受襲人紛紛指出,他們在家裏的下水道、馬桶,甚至在房子的地溝處遭到了襲擊……

    馬斯科夫這才明白教授所說的“重大錯誤”是怎麼回事。這些動物失去了河裏的目標食物,巢穴被人類摧毀,它們可能轉移到岸上開始了一場報復……

用鴨子做誘餌逮住了水怪

    可是,怎麼才能成功捕捉到它們呢?城裏下水管道錯綜複雜,顯然不適合捕獵。倒是教授突然想到了兩名捕魚者被攻擊的事件,決定駕船到涅瓦河上再碰碰運氣實施誘捕。為了這次行動,馬斯科夫找人定制了一張鋼絲網。

    8月24日,當他們駕船進入人跡罕至的別斯妥耶夫廢棄工業河區時,兩人都非常緊張。雖然過去發生過那麼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但他們對這一生物的了解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幾天過去了,他們的誘捕行動並未成功。他們拋進河中的牛肉塊沒能誘來涅瓦河“水怪”。兩人陷入了沉思:“難道這東西不喜歡吃死去的東西?”想到這裡後,兩人找來了幾隻活鴨子。幾隻活鴨子被扔進水裏後,在水裏遊蕩。他們的捕獵船跟著這些鴨子慢慢往下游漂去。

    才30分鐘,馬斯科夫突然指著鴨子附近沸騰的河水喊道:“教授,你看,它們來了!”同時,那幾隻鴨子也發現了危險,拼命地向岸邊游去。可是它們哪是水下動物的對手呢,很快,幾隻鴨子就被一群“水蛇”圍在了中間。水面上,鴨子發出了悽慘的叫聲。看著這一幕,馬斯科夫呆住了。羅比斯基教授喊道:“馬斯科夫,快撒網。”羅比斯基教授的話,讓驚呆了的馬斯科夫清醒過來,趕緊招呼幾個年輕人對準沸騰的水面撒開了一張大網。而對那些有意攻擊捕獵船的“水蛇”,警官則毫不客氣的胡亂開起了槍。

    收緊網後,儘管漁網被撕開了幾個口子,依舊有兩條“水蛇”被捕獲,它們被牢牢地縛在鋼絲網裏,一張長滿鋸齒的嘴無奈地張闔著。羅比斯基教授將捕獲的兩條“水蛇”帶回了研究所,進行仔細的研究。

    
兩棲食人魚的來源還是個謎

    通過研究,羅比斯基教授發現,這一蛇形生物具有亞馬孫河比拉魚和涅瓦河裏獨有的七鰓鰻的基因,毫無疑問,所謂的涅瓦河水怪是一種全新的攻擊型肉食魚類。為了方便研究,他將這一魚種命名為“比爾鰻”。羅比斯基教授推測,一些拖曳網漁船把亞馬孫河的比拉食人魚魚卵無意中帶至涅瓦河口,而後這些魚卵和涅瓦河裏的七鰓鰻的精子結合,形成了新的兩棲食人魚——比爾鰻。同時,涅瓦河惡化的自然環境、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使水體富營養化,綠藻大量繁殖,水溫升高,水質惡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使比爾鰻在很不利的條件下生存和繁衍,從而導致它進化出非凡的生命力和極大的危害性。通過研究,教授發現比爾鰻居然能在地面、草叢和冰雪上爬行,甚至能沿著排水管爬進澡堂、公廁。這種魚的行動極為迅速敏捷,但它們有個顯著的弱點,即它的眼睛只對活動的物體有感知,而對靜止不動的物體卻視而不見。

    當地政府開始在市區大量絞殺這種令人恐怖的比爾鰻。同月,羅比斯基教授在《聖彼得堡時報》發表了自己的研究結果並展示了圖片,告訴人們涅瓦河中並沒有神秘的“水怪”,先前攻擊人類的是一種叫比爾鰻的兩棲食人魚。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專家們還沒有發現有效制衡這種動物繁衍的方法和自然天敵。除了在市內的下水管道裏噴灑藥物外,他們只好通過政府途徑提醒當地居民要小心,路過下水道井口應該繞行,使用衛生間特別是水邊的公共廁所時更應提高警惕,夏天最好別去涅瓦河游泳。

    12月再次來到,涅瓦河又迎來了一個冰封的季節
。在那片寒冷的河水邊上,人們獲得了暫時的平和安寧。然而,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當春暖冰化的時候,涅瓦河寧靜的水面會不會再次被兇猛的比爾鰻翻騰起來呢?人們似乎不願多談這個問題……摘編自《科學之友》

資料來源:來源:現代快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eetsnow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